2018年7月16日,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连续举行三场会见,客人分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。
不同的会见,共通的话题。主宾之间,在捍卫多边主义、维护国际规则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形成强烈共鸣。拉美社如是评论:中国“选择与国际事务各主要参与者加强沟通接触”,“正利用外交艺术捍卫多边主义、自由贸易和世界和平”。
具有象征意味的是,三场会见当天,中欧双方发表《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》,承诺加强双多边合作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。
国际社会面前的“问题单”越来越长,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引领和促进国际合作的责任越来越重。
作为全球治理“后来者”,中国正以发展与共赢的新逻辑,凝聚起更多的力量,塑造并拓展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发展空间。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努力,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中得到充分展现。
评论
目前还没有评论